游走的青春

更新时间:2015-01-26 10:42:48 浏览量: 供稿:

北京的初秋,夜已微凉。闭眼,躺在床上。听着窗外,风吹树叶沙沙作响。未成眠。恍惚间,思绪又飘回那些在台湾的岁月。那些活得最纯粹,笑得最大声的岁月。

图书馆的门口,小吃部的台阶,科管院的广场。随处趴着慵懒的校狗。

平静的成功湖,扑棱翅膀的小鸟,湖心亭里闲聊的人们。草坪上,穿着美丽婚纱笔挺西装的新娘新郎荡漾着的幸福。

还有,穿着球裤拖鞋、拎着外卖的工科男生,三三两两聊着八卦趣闻的女孩子们。停下来的校巴,等着飞奔而来快要迟到的同学。

这就是清大。悠闲,平静,却又有条不紊着。

慢,是台湾的基调。也正是因为慢,才有大把大把的时间,找找自己想要什么;也正是因为慢,才有这么多的人,不用顾虑浮躁的社会,潜下心来做学术。

教“时间序列分析”的是位优雅的老太太。每日衬衫西裙小皮鞋,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微笑的弧度似乎都经过测算。细一打听,才知是哈佛的博士。算是学术界的泰斗人物,发表论文无数,却只是窝在一个小小的办公室,几大柜子的书,桌上厚厚的一叠演算纸。平易近人,对学问严谨到“令人发指”。在生活上,对我们交换生亲切友好,十分关心;说到课程,却从来都是严厉要求,改进改进再改进,对本科生和研究生一视同仁,半丝情面也讲不得。一次上课,火灾警报响起,老太太却依旧淡定地写着板书,研究生们也没有一丝要逃难的意思,想是已经习惯了。学术,似乎已经成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科管院的课,与实务联系得较紧。一节财务金融实务,请来的演讲老师全是大咖。某产险公司董事长,信评公司首席分析员,原J.P.Morgan外汇交易员,还有搞企业并购的,搞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的……精算师都只能算是小咖。在课堂上,除了传授他们的实务经验,老师们总是喜欢留大把的时间给大家提问。台湾的同学其实和我们一样“内秀”,到了提问时间都是一片沉默。但是期中期末的小组报告,就是大家不断迸发的创意秀场,观众实在唯余惊叹。大咖老师实在亲民,董事长李老师竟邀请我们交换生到他家做客。外面看只是普通的一栋高楼,安保实在严密,后得知连蔡英文也居于此楼。温馨和谐的装修风格,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的巧妙融合,让人不住感叹实在高雅。工作再忙,也要腾出时间打打高尔夫、听听古典、看看黑泽明,这就是李老师的生活之道。

通识课,也是台湾教育很大的构成部分。我选了一门《现代社会中的原住民境遇探讨》,不得不说,轻松有趣,却又受益匪浅。三十多岁的老师,心态却比我们还年轻。将深刻的哲学道理,用浅显又亲民的语言说出来,让大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迸发出思想的火花,这是他的本事。拖鞋短裤,随意;奶茶汉堡,随意。课堂上,最不缺的就是笑声。五月底,课程还组织出游。一起去花莲新社部落,和原住民同吃同住同工作,这是我在台湾美好的记忆之一。

正经的课程之外,各种讲座、各种演出,实在让生活不能再丰富了。不论是诺贝尔大师,还是九把刀,不论是陈绮贞,还是sigma(清大在校生参加的乐队),那些荧屏里的人物,和身边朝夕相处的伙伴,或许某天,就出现在同一个舞台。

台湾,最不乏的,就是娱乐。台湾人,最不缺的,就是享受生活的精神。初到台湾,有人就戏称我们是来“台湾深度自由行”的。不无道理。了解台湾,体验台湾,就是一点一点地贴近台湾人的生活。

一张TR-PASS,火车环岛。

淡江高级中学。小红楼。叶湘伦和小雨躲雨的屋檐。

101的文艺照。台北故宫长长队伍尽头的红烧肉和翠玉白菜。

妈祖绕境。竹子爸妈的款待。

那些年中山大学的海边。

春假绿岛,浮潜时手里游走的热带鱼。

台九线,窗外一望无际的碧海蓝天。

日月潭,第一张全家福。

侯硐和猫咪嬉戏的下午。

还有十份的天灯,载着心愿。

士林夜市。逢甲夜市。花园夜市。罗东夜市。

台南鳝鱼面。台中太阳饼。新竹肉圆米粉。淡水文化阿给。和体重秤上增长的数字。

五月天演唱会滴落的雨点。一起欢笑一起哭的疯狂。

大巴里的KTV。

凌晨阳明山的夜景。

机车后座,夜晚的凉风习习。

毕业舞会的喧闹。和风云二楼露台上的重归平静。

新竹17公里海岸线。一次次被丢进海里的狼狈。还有一点点沉下的日。

在台湾,心是放松的。迷路了,会有热心的阿婆主动带路。包放在火车上,可以跑到另一节车厢去睡觉。卖外卖的大妈,听到大陆口音,总会多送一个卤蛋……

在台湾的四个月,我改变太多太多。

下公车时,常会控制不住地转头对司机说声“谢谢”。买杯奶茶,总会习惯性地加上“半糖少冰”。回应“谢谢”时,脱口而出的是“不会”。

我开始不再总是权衡利弊,开始学会顺遂内心的声音,开始停下脚步,看看身边的风景。

日子还长,青春正好。

慢一点,慢一点吧。

其实可以,不用那么着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