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伯克利的一年

更新时间:2015-01-26 11:35:09 浏览量: 供稿: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C-Berkeley),2011年全美综合排名21位,数学和计算机更是其中的强项。我认为这所学校与我们ダファベット 入金不要的专业十分符合,也会有利于我们在专业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我申请了校长奖学金到UC-Berkeley交换一学年。最初的想法是希望能多多接触专业领域的优秀人群,见识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方向。

来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大学的第一个问题便是选课,每学期仅仅要求十多个学分,大概也就是四五门课,并且基本不限类别,这与我们国内的学校对学分的分配是很不同的。另外,相比于国内的课程,国外一门课的知识容量更大,对课后作业之类的要求也更高,文科生有一本一本的Reading,理科生有一个一个的Project,所以和我预想的不同,区区十几个学分丝毫没有比之前在人大30多学分轻松。

除此之外,我很快感受到的一个特色是伯克利的健身风气。校园里的体育设施十分完备,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大家的健身风。还有一个便利因素是办一张卡便可以使用包括四个游泳池在内的所有设施。

Berkeley的图书馆系统也非常发达,这对我们的课外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整个学校有3座主图书馆,24座院系图书馆及11座附属图书馆,藏书超过一千万册,是全美第四大图书馆。校园中随处可见的图书馆让我们平时的自习变得十分自由,藏书容量之大也为查阅资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在感受方面,在伯克利认识了一个学EECS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的学生,他后来去清华交换了。他说“伯克利的培养的目标似乎是能做出东西的‘工程师’,而清华则是动笔演算的‘科学家’”。他收集到的资料是清华的理论是有些伯克利研究生才会涉及的,但是同样的专业,清华每学期2000多行代码伯克利至少会要写3000行。他说的这些一点都不夸张,因为我感触最深的是可能以前在ダファベット 入金不要对自己要求太低,到了伯克利后因为感受到在动手方面的差距而没敢选Coding上万行的编译原理课。

另外一点是大部分人都会觉得中国人数学好美国人数学差,但是我个人却认为不一定如此。在某些数学课比如抽象代数里,半个班的中国学生都可以做到翘了课但是最后还能考最好。不过,我也见到过椭圆曲线课里,几乎所有中国学生都听不下去把课退了。还有一次误闯第一年数学PhD的聚会,里面几乎没有中国学生。因此我觉得形成这样局面的原因在于,更多中国学生(包括我)或许在简单的数学课里面表现好,而且比较功利,刚入门就想转专业,也就不会选择代数几何、微分流形、元数学之类的课,更不会去申请数学PhD了。

像很多人说的,出国交换培养了更加独立的生活能力。很多事物都是全新的,要自己摸索;很多时候是孤独的,要一个人生活。这张合影是我们一同去交换的大部分人在春节时自己做的一桌各地美食。在异国他乡,我们这样一群有着相似感受的人总是能够更加了解彼此,也会格外的有亲切感,这群朋友也是一份重要的收获。

最后我想说的是留学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但是交换更像是短时间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另一种体验。我非常感谢我犹豫不决的时候周春来老师的鼓励和梁彬老师的支持,现在放弃原本按部就班的计划,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这次大胆的尝试给我的是一次耳目一新的人生冒险,同样是以后人生记忆中的一个鲜丽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