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的134天

更新时间:2015-01-26 11:06:30 浏览量: 供稿:

从2014年2月10号到2014年6月24日,134天,我数着日子,每一天都是倒计时。

在逢甲大学

在填交换申请的之前,我从不知台湾有一所大学叫逢甲。但现在庆幸当时糊里糊涂的选择。在选课的时候,我就一直纠结于学分转换与课程兴趣之间的抉择,最后被他人一语惊醒——“回来补一门是补,两门也是补”,我决定在少选课的前提下,多选大陆没开的课,美其名曰:“师夷长技以制夷。”至少现在我坚定认为这个选择很正确:我上过攀岩课,学了一点点国标,蹭过建筑系的模型课,和他们一起在企业伦理的课堂上批判台湾的餐饮企业,当然出于“为校争光”的目的偶尔也会在课堂上展示大陆学子的才华。

在台湾遇见了很多有意思的老师,有每节课叮嘱我们出门注意安全、不要怕迟到的,也有鼓励全班学生到大陆卖保险的,还有教育我们要做一个优雅的人的舞蹈老师,但影响最大的有三个。第一个是助教,他是个很慈祥的老头,大陆的地理非常好,梦想是退休之后能来大陆走一圈,据说今年下半年就要出发了。另一位是系主任杨老师,他是一个特别豪爽的人,对大陆学生非常照顾。他们两位常常叫上几个学生和我们一起吃饭,然后在饭桌上比较两岸文化差异。最后一位是高老师,他的课很特别,是阅读分享。每周固定的时间和小组的小伙伴讨论,讨论地点从麦当劳到学校再到珍

珠奶茶发源地“春水堂”,讨论内容也常从阅读内容跑到“今天吃什么”;上课的内容也很随机,一边品尝各种巧克力一边讲巧克力发展史,也会讨论方便面的市场营销策略,说着说着香水与奢侈品就讲到顺丰与物流,总之,是百科全书式的课堂讨论。最后一节课是到一家创意咖啡馆参观,品着咖啡豆壳煮的茶配着松饼,听老板讲创业史。

总的来说,在台湾基本没有什么课业压力,老师甚至会主动说:“你下节课别来了,多出去转转。”然后热情的告诉你哪里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和有特色的。不过,我还是没有翘过课,一来课本来就少,二来,老师讲的的确都挺有意思的。

在逢甲夜市

台湾文化的一半是夜市文化。台北有士林夜市、师大夜市、宁夏夜市,高雄有六合夜市,花莲有自强夜市,台中最有名的夜市就是逢甲大学校门口的逢甲夜市,事实上,逢甲夜市比逢甲大学更加有名。与校门口林立的店铺相比,逢甲大学的食堂几乎没有任何战斗力,差不多值得忽视。因为毗邻夜市,生活无比之方便,几乎所有东西都能从夜市淘到,每天最痛苦的就是决定去哪一家吃饭,因为每一家看起来都很好吃,最遗憾的是没能够吃遍整个夜市,店实在太多了。虽然在夜市边上,从来不觉得吵,哪怕夜市再灯火通明,隔了一条街仍旧是夜的静谧。可能是因为基本都不叫卖吧,诱人的食物本身就是最好的广告。最奇怪的是,整个逢甲的垃圾桶只有在几个主要出口设置,几百米的街上人群再熙攘也很少看见地上有垃圾,事实上台湾夜市最感动我的不是那些缤纷的食物,而是无人打扫却整洁的街道——这可能就是“破窗”效应的逆现象——当一个地方足够干净时,后来者会十分克制以继续保持它的整洁。

在台湾路上

必须承认,在台湾,我主修的是台湾自由行。每天查的资料基本就是台湾的火车路线、客运价格、实惠民宿还有各地美食。喜欢灯火阑珊在烟雨中朦胧着的九份夜色,喜欢天蓝海碧在阳光下闪耀着的清水断崖,喜欢海天一线在余晖里安静着的西子湾,但最喜欢的还是一个人慢悠悠地走在乡间郊外的路上,有时候是整片整片的椰子林或者槟榔树,有时候是一块块绿油油的水稻田,路边时不时出现一两棵满枝青果的芒果树。

关于台湾旅游,并不想讲太多,有些地方,你去了就知道。

最后一句话:相比北京,台湾的整个节奏还是挺慢的,每个人都不慌不忙,这才是生活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