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届“创新杯”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通知

更新时间:2020-12-29 18:51:20 浏览量:

根据《“创新杯”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与学院相关工作安排,现将学校第二十三届“创新杯”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赛要求

1、仔细阅读《“创新杯”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见附件文件汇编内),了解参赛资格与作品申报要求。每人只限报1件作品,如有学生参与多件作品的申报,不论是作为第一作者还是非第一作者,不论通过同一学院申报还是不同学院申报,也不论在同一类别还是不同类别,所参与申报的作品直接取消评奖资格。

2、凡在竞赛通知发布当学期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我校各专业的在校中国籍专科生、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3、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申报日前一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社会实践活动成果作品,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品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本科生作品、硕士研究生作品或博士研究生作品。硕士研究生作品与博士研究生作品的合作者不得含本科生。集体作品的作者(包括第一作者)不得超过五人。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4、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文史哲类、法律类、经济类、管理类、社会类、教育类、应用艺术类和其它8个类别申报参赛。

5、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6、提交作品以调查报告、学术论文、咨询报告为主要类型,每篇在8000至15000字之间。

7、参赛作品应当附上推荐书、被有关单位采纳的证明和参加会议的证明的复印件,与自然科学相关的作品应附上必要的证明。

8、参赛作品须经作者本人或集体申报,由我校两名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或教研组)推荐,经本院系所学籍管理、教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确认。

9、组委会将对各学院提交的所有参赛作品进行统一核验。对违反学术诚信的参赛学生将按照校纪校规报学生处从严处置。

二、奖励设置

1、参赛作品将按照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2个组别各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学院选送作品参加竞赛时,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作品需分别评审,并就作品拟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情况进行推荐。

2、组委会将对学院推荐情况进行复核,复核通过后将统一开展特等奖评选工作。特等奖获奖比例为学院推荐获奖作品总数的5%。

三、学院工作安排

1、学院下发通知(12月29日)

下发第二十三届“创新杯”中国人民大学学社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通知。

2、培训辅导与经验介绍(1月中旬)

学院组织具有参赛经验的高年级同学,面向拟参赛同学开展培训辅导和经验分享。

3、立项与社会调查(1月至2月)

参赛同学组织开展立项调研和社会调查,完成初步作品。

4、导师指导与作品完善(3月至4月)

参赛队伍邀请指导教师对相关工作和作品撰写进行指导,进一步完善作品。

5、作品提交(4月下旬)

学院组织参赛队伍提交最终作品和推荐意见等相关材料。

6、学院评审与答辩(5月上旬)

学院评审小组针对提交作品开展初评工作,并视作品具体情况筛选优秀团队进行答辩评审。

7、学院推荐作品提交(5月下旬)

根据学院评审小组评审结果,向学校组委会提交学院推荐作品。

 

联系人:王晓彤

咨询电话:62513007

咨询地址:信息楼233室

附件:《第二十三届“创新杯”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文件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