ダファベット 入金不要李彤副教授团队1篇长文被IEEE ICNP 2023录用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重点实验室李彤副教授团队1篇长文《ART: Adaptive Retransmission for Wide-Area Loss Recovery in the Wild》被IEEE ICNP 2023录用,这也是中国人民大学首次以第一作者单位在ICNP会议上发表论文。IEEE ICNP(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twork Protocols)是计算机网络领域久负盛名的顶级国际性学术会议,专注于网络协议,以文章高质量著称,深受行业认可。本届会议投稿量为181篇,录用长文34篇,论文录用率为18.8%。
论文介绍
论文题目:ART: Adaptive Retransmission for Wide-Area Loss Recovery in the Wild
作者:李彤(中国人民大学)、刘威(中国人民大学)、马心宇(中国人民大学)、朱帅鹏(中国人民大学)、曹景堃(中国人民大学)、刘森镇(字节跳动)、张涛涛(字节跳动)、朱银峰(字节跳动)、吴波(清华大学)、徐恪(清华大学)
论文概述:
网络丢包显著影响远程过程调用(RPC)、内容分发、在线游戏、视频会议等应用用户的使用体验。通过测量发现,由于广域网中丢包的动态性(Dynamics)和突发性(Burstiness),目前现有的丢包恢复算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要求。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发送端自适应重传方案,即ART,它的目标是以最少的冗余流量成本,实现了最短的丢包恢复时间。与预先发送冗余数据包以防止丢包的前向纠错(FEC)不同,ART本身属于自动重复请求(ARQ)方案,但会对丢失的数据包进行冗余,而不是像FEC一样对未丢失的数据包进行冗余,从而更好地应对广域网在真实场景中的丢包动态性和突发性。第一,针对丢包动态性的特征,提出了冗余自适应模块(Redundancy Adaptation),根据当前网络特征动态地决策冗余副本的数目。第二,针对丢包突发性的特征,提出了冗余调度模块(Replica Scheduling),对多个冗余副本的发送时机进行调度,以避免遭遇突发连续丢包导致的重传失效。ART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在开源的用户态协议QUIC上,且只需要单端修改。试验平台和实际现网部署的结果表明,ART可以降低时延敏感型应用的流完成时间,提升带宽敏感型应用的吞吐量,同时减少90%以上的冗余流量成本。